一年工作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工作快一年了。初入社会的这一年,我的变化很大,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看到了很多,也学习到了很多。
在这期间,无论是灰色的、荒唐的现象,还是积极的、正能量的事情,我都遇到过,也细心思考过。
快一年了,理应当给自己一个交代。所以,在这里 做一些总结,完成一些思考,并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出一些小目标。
最近看到央视新闻播出的全国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准,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均工资为122478元。当时我第一眼看完,心里有一点淡淡的失落,但现在那个感觉消散了,首先是它作为新闻,但是报道却不是很全面,只讲到了平均数,但没有讲中位数,我认为平均数是不能衡量整体水平的。一个王千万,九个穷光蛋,平均算一算,个个王百万。这就很说明问题了。另一方面就是自身的问题,我刚工作一年,算不上很长,技术也一般,并且还要考虑城市和岗位的因素。所以,不用太焦虑什么。
不用焦虑什么,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悠闲自在,而是应该居安思危。从大三选择跨越机械而从事IT行业以来,至少到现今,选择是没有错的。
吴晓波说:一个人需要选择一个处在上升期的行业,这样才能跟随着行业的成长而加速自己的成长。相比于机械,计算机是新兴,虽说进入这个行业很晚,但我从不敢有一丝怠慢,还好也是披荆斩棘、有惊无险地过来了。
但是这个世界是变化的,行业是变化的,就我所在的技术栈 Node.js + 前端 == 全栈 的这一亩三分地来看,我感觉行业泡沫快到了顶峰,因为我看到一批一批的人通过培训班或者其他方式 进入到这个领域中,然而市场总量就这么大,加入的人又越来越多,必然狼多肉少,这时候,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
另一方面,我所感觉到的,前端的行业泡沫正在转移,转移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早期的深蓝和当下的 AlphaGo就是实在的例子。
这么火的人工智能,必将吸引大批的人和资本的涌入,然后迅速催熟这个市场,然后行业泡沫不断扩大,接着继续吸引人和资本,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市场。我看到一些报道,大致内容是说人工智能以后会逐步替代一些人的工作,其中 需要大量记忆和重复性劳动的工种将是首当其中,比如:需要参考大量法律文件的律师,读大量医学论文的医生,在银行数钱的柜员,盖章写文案的公务员等等。
我觉得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也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这样的工作繁杂而机械,重复劳动率很大,没有任何创造性。而做机械重复的事情,谁又比机器做得更好呢?
让历史照进现实吧。回想有个建国初期的百货大楼的老营业员,他可以直接用手抓出精确重量,说称一斤糖果,绝不会少你半两,可是后来呢,杆秤来了,电子秤来了,你说客人是相信营业员的神抓手呢还是相信杆秤呢?答案必然是后者,那这个营业员花费数十年练就的神抓手的技术和经验还有意义吗?我在看《辛德勒名单》的时候,商人辛德勒准备将一长串名字输出形成纸质文件,这时候,需要一个打字员一边看着文字同时同步打字输出,打字噼噼啪啪的声音特别清脆,这工作是按字数计薪酬的,那打字速度特别快的打字员那就是香饽饽了,后来,电脑诞生了,打印机诞生了,那是打字员的速度快还是打印机的速度快呢?答案明显也是后者,那打字员辛辛苦苦练就的打字速度同样也就没了意义。
替代也不过用了几个十年而已。
当前的人工智能同样如此。人工智能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肯定是受欢迎的,那从长远看,替代和被替代也是不可避免的。
别以为程序员可以躲过这一劫。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觉得你的编程技能10年之后还有用吗?我仔细一想,肯定没用,当前的业务代码编程,无论做什么都用框架,言必称 MVVM,MVC,微服务,架构,醉心于调用各种各样的API,认为 调用API就是编程。当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也是这么做的,我的编程技术还很表面,根本没有触摸到技术的思想。囧!
如何破局?无他,唯有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率。
技术总监对我们说,工作中 你们要能够「一专多能」。我想了想,这就是所谓的T字型人才。一专:就是T字母的那一竖,做到足够深入,对你的技术核心做到足够精通,不要浮于表面,而是要理解技术的思想,因为 API 千万种,思想都差不多,掌握思想则能举一反三;多能:就是T字母的那一横,做到足够长,尽可能多地掌握技术的辅助性技能,如若能够在这一横中找出其中一项,将它发展成另外一竖,那就形成了多专,那就更好了。无论怎样,一专多能对于技术的成长和人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吴晓波说:你一定要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工作。我突然想到,我们可以将一专多能做一个扩展,不仅仅用于工作,更可以适用于生活,最简单的就是把自己的爱好变成自己的 这份不以此为生的工作。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找到一个爱好,努力去钻研它,形成另外一个一专,顺手看看它能不能有一些小收入,想想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就是时间,每个人每一天都是 24 小时,86400秒,没有谁更多或者更少。我要把它分成三份,第一份8小时用于身体,需要睡觉、锻炼、吃饭;第二个8小时用于工作,去提升技术栈,抓住思想,深入理解技术,用心打磨 一专多能;第三个8小时用于娱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逐步补足另外一个 一专,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逐步完善自己对于人生、社会、世界的思考。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