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投资机会

金融故事

小明发现村里的商机,想创业开办一家小店,但启动资金不足。他奶奶有一笔存款,暂时没什么用,存款利息也不高。于是,这位极具商业头脑的孙子就向奶奶借了一笔钱,并约定开店赚到了钱之后,收益要分给奶奶一部分。

如果小明的开店项目经营得很成功,那么受益是多方的:

  1. 小明获得了启动资金,创业成功,自己得到回报,社会总产出扩大;

  2. 资金提供方(奶奶)分享一部分,获得了超过原来利息的收益;

  3. 村民们也从小明的小店中购物,享受了便利,不用去很远的镇上买东西。

通过这次融资活动,将社会闲置资金动员起来,投入生产,使社会产出扩大,各方的福利均得到提升,皆大欢喜。

因此,理想中的金融活动,不是谋取不义之财,而是利用「资金融通」这一操作,为提升社会总产出做出贡献,并从这笔贡献中分享自己的一部分。

金融的定义:实现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所以说,金融虽然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它能帮助社会创造出更多财富。

上面奶奶和孙子的例子中,没有金融业,是交易双方自行完成的。

在现实中,有专门的服务商,来协助资金融资的双方对接。因为看似简单的一笔资金融资,涉及很多细节,需要由金融业的专业人士来处理,包括撮合、日常事务服务、定价、风控、支付、文书等。

这些专业服务商中的大部分可以纳入广义金融业范畴。

银行的分险

  1. 杠杆高,在时间的长河里容易出事,比如2008年的雷曼兄弟,2023年的硅谷银行。

  2. 银行业直接接触钱,对高管、中层的考验大。

  3. 竞争者太多,国内有4000多家各类大大小小的银行,存在高息揽储竞争。

优点

  1. 业务历史悠久,范围广、可以经营很多年。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银行普遍得到了发展。

  2. 国内的上市银行,大股东是国有企业、国资委,有纪委部门,对于高管的监管更严格,高管不容易损毁企业,同时财务造假的可能性低。

  3. 20010年,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此协议是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提高了银行各类财务指标的要求,也就是监管更加严格。虽然说是阉割自己,但同时防范了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距今仅15年,只要出现一定的经济危机,一定会有银行倒下,2008年是这样,2023年也是如此。

  4. 只要广义货币(M2)在增长,作为商业银行,就能够承接M2的分发,那总资产、总负债就一定会增长,那业绩也就会跟上了。

如何面对银行

  1. 选择最优质的银行,而不是选择估值最低的银行,银行业优质非常重要,优质的范围有:净息差较高、商业氛围大于政治氛围、风控能力好(拨贷比高、不良率暴露充分、拨备覆盖率高)、优质的客群等。

  2. 银行经营的是钱,没有其他东西,只有员工和钱。需要观察管理层的行为举止和观点。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利润前置,分险后置。如果管理层一直强调分险,则是好银行;如果管理层说银行很赚钱,不用担心,则应该立马卖出。「赚钱赚得都不好意思了」,这句话是2017年的民生银行的高管说的话,2017年至今,民生银行深陷泥潭。

  3. 银行投资应该选有内生性增长的、分红较高的,另外一定要选择全国性银行,不要区域性银行,因为区域银行有限制,上限被限制,风险却没有被限制。

总结和操作

我觉得,银行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所以愿意投资银行。但是银行的风险依旧要时刻记着,并且从操作上有所体现。

  1. 不要全仓银行,只能给一部分仓位,比如最高40%;

  2. 给银行的估值要打折扣,比如打七折。

  3. 选择最优秀的银行,并且整个银行业只投资一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