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的持有成本
这一两个月,在很多公众号上看到过这么一组图片和数据,描述的是2010年至今,全国各个省份的人口流动情况,这是根据七普数据制作的,数据应该比较真实,结果很震撼,很多地方都是负增长。
各个省份可以找到异同点,不一样的地方就不多描述了,因为每个省份都有其特点。
相同点的话,就是每个省份的人口增量,都是最大那个城市(一般是省会),或者一些强一些的省份有2-3个这样的城市,其他地级市都是在慢慢的人口流失。
说到这,给自己埋个坑吧,偶然间发现了一个真香的网站,是政务网站,叫做「国家统计局」,统计局每年都会出一个统计年鉴,埋的坑是想有一天把「中国统计年鉴2021」这个链接里的巨多的内容,看完并理解输出成文章。
这组数据,和我们的一些日常看到的应该是相似的。
1、比如深圳固戍地铁站,排着长队就是为了进站坐地铁,这个人流量是很大的。
2、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清明节已经是老家县城人比较多的时候了,整个县城依然比较冷清。
这里举一个例子,在沙漠里,有十个人和一瓶水,那么这一瓶水的价格,不是看它值多少钱,而是看这十个人中能够出最多钱的那个人。
把例子放到一个城市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房子的长期看人口」,我的理解是也是供需关系,房子的价格是看这个城市的所有人口中能够出得起的价格。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很扭曲的价格,比如浙江的一些县城,房价就可以两三万了,堪比一些省会城市了。
如果人口不再增长甚至下跌呢?
下跌的原因,一个是生育率下跌,一个是人口流出,那么这个城市的供需关系一下子就变成了房子多人口少,那之前二十年房子一直涨的情况恐怕就会改变,而且这一改变就是势大力沉,很难拉回来,房子的性质就变了。
长期以来,我们被灌输的观念都是房子是固定资产,就是个投资品种,顺便可以住,如果最重要的变量「人口」变了,那房子就从投资品变成了消费品,那我们就要认真算一算持有房产的成本了。
普通人的一套房子,不算上悬而未决的房产税,会有什么持有成本呢?
1、银行的按揭贷款,这里算上了给银行的利息,特别是当下行情,住房贷款利率已经到了5%-7%了,那贷款200W,30年等额本息,按5.5%来算,还款总额408.8W,支付利息208.8W,月按揭11355.77。(这个数字,醒了吧,赶紧搬砖赚钱。)
2、装修成本。最近了解了一些家装的情况,一个三四平米的卫生间,如果装修,包工包料就要七千多,加上购置一些卫浴用品,一个卫生间的装修大概就要要1W+,如果是整体装修,价格就不好说了,看每个人了。
3、物业成本。一些新房的物业,已经蛮贵的了,老的房子还好。我们取一个保守的数字,2.5元/平米/月,90平米的房子,月支出225,还有小区一般会再算上公摊的水费、电费、维修基金,也给一个保守的数字30,总共255
4、如果是北方,还得加上取暖费。这个不太清楚了。
如果家庭就一套住房,那么这套住房是无法出租来产生收入的,那以上的支出就是刚性支出,那就期盼房价上涨来降低心理的持有成本。这个路数已经运行了20多年。
其实个人认为,物业费不算贵,但现实情况就是,很多县城,甚至一二线城市的老旧小区,是没有物业的,因为住户的长期不缴纳物业费,物业自然就搬离了,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房子的折旧速度会一下子加快,通常公共区域黑乎乎脏兮兮的。我们看一看。
我们常常从新闻上看到日本、美国的房子,经历了五六十年甚至百年,都还很新,其实就是因为缴纳了很贵的物业费,使得物业有较多的钱去给房子做保养。
我们人日常都要刷牙洗脸,保持自己的干净整洁,房子也是如此,需要有人维护,电梯、外墙、防水、消防等都要有人做。
例如,我家小区仅仅12年的样子,消防管道已经重新做了,并且做在外面,原本的埋在地里的消防管道已经不能用了。
就算如此,房子拉长来看,和人一样,也有生命周期,这是逃不开的。
长辈们有个很奇怪的观念,就是认为买一套房就能住一辈子了,后面还可以传给自己的子孙。
但我们的思路是一套房子的生命周期,分了青年、中年、老年。通常青年是五到八年之内,中年是十到十五年之内。二十年以上的房子,就步入老年了。如果一套房子已经步入老年,物业又维护的不太好,价值就会直线衰减。
比如未来三四线的那些三四十层的高层,我们想象一下2035年的样子,人口持续变少,租又很难租出去,卖也卖不起价钱。
总之,对于房产品的观念和理解,我们觉得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套路,现实动态是需要跟踪的,抛弃过去的自己。
总结
人口整体上在往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线)东南方向移动。人口是最大的变量,只有人口增长的城市,房子才保值和增值,否则就是消费品。
房子需要有人住,有物业维持和保养,才能延长它的生命周期。
3、如果就只有一套,那就是「资产软,负债硬」的情况,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持有成本较高,需要小心还掉负债,保持现金流,才能避免出现财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