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公司、股票?
腾讯授出、增发股权事件
2023年8月17日晚间,腾讯发出公告: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购股权、根据奖励计划授出奖励,计划「授出」股份4400W股,授出价格是每股332.8港币。
这件事情在投资论坛上引发热烈的讨论,大部分的观点都是负面和批评的态度。
今天特意看了下公告,结合一些腾讯过去的数据,简单梳理一些观点,希望这些观点能够作为后续「看待、对待公司」的准则。
事实:截止到今天,腾讯2023年共增发3882.7万股,2022年增发了5419.7万股,2015年到2023年,腾讯授出股数4.15亿股,增发股数2.9亿股,平均每年授出0.46亿股,增发0.32亿股。
1、「授出」是未来的计划,「发行」是实际的执行,“授出”往往是“发行”的前兆,当期的大额“授出”往往带来后期“发行”的增加。
2、腾讯每天回购3亿,港股的规则是回购的股票必须注销,无法用于股权激励。
所以,不仅需要看到腾讯的回购,回购则股本降低,利好股东,也要看到腾讯授出、增发股本,利空股东。这两者一叠加,其实是相当中性的事情。
腾讯授出股权的原因
在互联网行业,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员工薪酬补充方式,原本50万的年薪的成本,经过协商后,变成30万年薪+20万的股权激励,分3年兑现,高管、普通员工都是如此。
因为有这种股份薪酬方式,所以会增发股份数量。
所以我们在计算利润的时候,不仅仅是要看会计准则,还需要根据互联网公司这种情况,把利润打折扣,比如打八五折。
比如看待腾讯的情况,从2020年至2023年,员工人数大增,薪酬管理费用大增,现在这年份也的确是开源节流的年份。只要整体的管理费用在下降,占比在下降,那么总体上这个事件就是中性、良性的。
PS:我也算半个互联网打工人,根据之前的记忆和经验,互联网公司是结构性冗余的,有的项目组人太多,有的人太少,但总体是人员偏多。
事件引发的思考
经此事件,我有点额外的冲击感,那就是探究和思考:中小个人股东应该如何看待公司和股票?如何理解和看待公司的缺点?
不同的人、不同的投资思想对于对待股票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人认为股票就是炒一炒,买涨买跌,做点价差;有的人认为一只股票可以养老,永远是对的,死了都不卖。
PS:在2007年的A股历史最大牛市中,歌曲填词爱好者龚某有感于自己的炒股经历和当时火爆的股市,根据信乐团主唱阿信演唱的歌曲《死了都要爱》的曲调重新填写了歌词,取名字为《死了都不卖》
我的投资经历不长,距今6年左右,没有经历过2007年的疯狂,我觉得股票不能短炒,也不能认为是死拿。
投资观念中的公司和小股东
股票是一个有价证券,背后是一个公司,是一群人组织形成的赚钱的合法团队,公司在每一年的经营中,投入成本,付出劳动,赚取利润,公司是一年一年在变化的。
我们要做的是每半年、每一年都跟踪公司的经营情况,做未来三五年的预期,看管理动作和业务是否稳步运行,赚钱是否持续。
如果持续经营,那股票就一直持有,甚至可以增持,每年收取股息,如果经营变差,那就要卖股票、离开。
这个角度来看,股票的判断标准就仅仅是公司经营情况、国家营商环境情况。
但因为交易市场的存在,股价会实时波动,导致价格会极端高估、极端低估、甚至随意波动的,那投资者心态就会变化,就会根据市场行情去做判断,一般来说根据市场波动去买卖,都是错的。
那为什么需要加上中小个人股东呢?
很简单,在一家公司中,参与者有控股股东、十大股东、管理层、员工等,中小股东买公司股票,是无法参与公司经营的。
特别是大型公司,就算持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市值,虽然是同股同权,但占比也是较低的,无法参与公司经营、只有股票市场给出的投票权。
相比于管理层、控股股东而言,个人投资者是有管理经营风险的,无法参与公司经营,话语权较低,会有不可控、不可知论的风险。
但是这也有好处,假设公司经营不善,中小投资者可以随时离开,但大股东就只能硬扛到底。
如何理解和看待公司的缺点?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公司,不能以追求完美的标准去看待公司,这样会徒增烦恼,假设有完美的公司,那股价也必须是完美、顶尖最高的。
与其说看待公司缺点,还不如说理解公司的特点,我举一些我较为熟悉的行业的例子。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收费年限只有30年,无法永续经营(不过很多公司都没有永续经营),收费价格不由自己管控,并且大多是2000-2005上市,现在年限大多剩8-13年左右。
银行
借储户的钱经营,杠杆极高,有经营风险,如果出现意外会满盘皆输,就像美国的硅谷银行一样。
水电
上网电价不在自己掌控,每年的来水量都不确定。
互联网公司
极度市场化,竞争很激烈,并且民营公司存在管理层道德水平问题,无法像国企一样有较强监管,并且有较多股权激励,增发股票行为,为的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留住员工、保持稳定。
PS:对于员工来说,互联网公司是很好的共同富裕实践,过去几年互联网快速增长也印证了这一点,因为股权激励和民营企业,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打工人都赚了钱,在一二线城市安家,其他传统行业做不到。
美股
纳斯达克公司的确是全球顶级。
不过还有其他特点,美股公司财报是英文,阅读难度大增,另外漂亮国和中国有时差,交易时间也有时差,还有存在ZZ风险,也有账户风险(参考北方毛熊国的富人财富被封禁,没有什么是一定不会发生的)
A股和港股ETF基金
基金无法自我控制,而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控制,没有分红,危机时刻会被动接盘,参考2015年A股股灾。
国内的商品房
在1995-2017年,国内商品房是牛市,20年单边增长,并且30%的首付,有3倍的杠杆,买到就是赚到;
2017-2023年,国内大部分的房子都是价格太高;
2020年后一线城市的房子更是离谱,已经不再是居住用品,而是投资的花瓶。
从性价比的角度上看已经非常不划算了,而且流动性很低。
但即便如此,房子的价格依然是结构性的,鹤岗的房子和北京的房子虽然都是钢筋混泥土,但价格完全不同,以后买房的选房难度会大增,如果买错,会白干10年。
总结
看待这些投资品,各自有各自的特点、缺点。
我们要理性看待,如果能够接受缺点,那就可以考虑买入、持有,在计算估值的时候,给缺点打折扣,要有自己的估值表,持有过程就不会心慌。
过去的经历不一定有用,过去房价20年上涨不代表未来20年也会涨。
勇敢地向前看,别回头,用自己的见识、常识,去投资更有性价比的投资品,尽量选择长长久久的、投资过程自主可控的投资品种,然后用时间来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