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的渠道和内容的密度​

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自己居家办公,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有比较多的闲暇时间,就想着随便看点什么。(笑cry,看来上下班通勤时间浪费的时间真的很多,并且这些时间都在小红书、雪球、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消耗了)

看的东西比较杂,记录一下。

书本《枪炮、病菌和钢铁》

这本书买了很久了,这次翻开随意看了看,觉得内容蛮多的,可能会犯困,就先去豆瓣看了下简评,再到B站看了几个解说,持续时间1小时左右,同时B站有类似内容推荐,就看了「日本的历史和发展」的一系列的视频。这本书总共下来,内容消费大概有四五个小时左右。

美剧《绝命毒师》

结结实实,没有倍速地看了2季(现在电视剧不开倍速看的很少了吧?特别是国产电视剧,剧情推进很慢,没什么内容的),然后对于男二号小粉的举措觉得不可思议,同时,枪击、毒品等离生活太远,没有共情(现在不像学生时代了,那时候喜欢紧凑的剧情),所以改看视频解说,1-5季总共8个小时左右,时间挺多的,但相对于原片来说,时间缩短不少,但知识密度上来了。

对于剧情的好奇,去搜索了一些美国地图,浏览了一些美国关于枪支、毒品、社区等内容,那关于这一块就有了基础的认识。

同样看了大段的视频解说的电视剧、电影,还包括了港剧《巾帼英雄之义海豪情》、港剧《大时代》、国产历史正剧《雍正王朝》。这些内容都挺不错的,值得了解。

计算机知识,比如MySQL、Redis

这个是我的专业知识,靠这个吃饭的。如果有一些不懂的,首先的想法是去搜一搜,看看视频学习一下,或者从一些博客、计算机技术公众号上去看一看,通过这一步,可以解决工作中的几乎所有问题,但是专业度不够,一些疑难问题或者问题出现的根源,蛮少人涉及的,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互联网上的博客、公众号内容,很多都是互相抄袭,甚至错误的都一起抄,甚至有可能形成“错误的共识”,认为错误的就是对的。

这个时候,视频、博客的深度和专业度依然是不够的,只有阅读连续的大段的课程、经典书本、源代码,才能学习到。这个学习效率不高,但是质量更高。

以上三种内容,分别对应着:日常通识、文学艺术、专业工作。通过对于这些内容的获取、加工、处理,有了一些简单的理解,记录和罗列一下。

1、无论是书本自身,还是网络上的一些视频解说,还是因此延展的内容,都是值得了解的,很多东西看着现在没什么用,但日子长着呢,知道了就是知道了,以后也许可以帮忙解决一些问题呢。

2、书本的核心思想,知识密度比较容易提取。对于日常通识、文学艺术等内容,如果没有很大兴趣,那其实是可以通过看别人的解说来弥补自己的认识,因为书本是文字内容,获取难度高于视频内容,因为文字是静态的,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视频是动态的,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多了一个维度。如果能亲手实践,那就是视觉、听觉、触觉三个维度了,所以理论上来说,亲自实践获得的认知是最深刻的。

3、能够做成视频解说并且有较大传播量的,要么是热门内容,大家喜欢看,要么是经典内容,看过的人评分高,这样才有人愿意制作视频解说,成为生产者,因为这样对他有利,生产的内容有人爱看,有关注度和流量,能够转化为收益。如果是相对冷门的书本或者电影,就没有“二次搬砖”的人了,比如我最近看的一本财经的书,叫做《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挖个坑,下次把这本书说一下)

4、日常通识、文学艺术可以简单涉猎,泛泛而谈,但是到了专业工作,那么你就是职业人士了,必须做到专业、职业、正规军,这个时候视频、博客是不足够的,必须深入了解,经典书籍、源代码、自己输出专业内容等都是更高阶的方式,并且必须到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