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态度》
花了三两天,顺势把吴军的另外一本书《态度》看完了。
这里面收集了吴军老师给两个女儿的40封信,主打的是子女教育方面,但实际上很多内容和《见识》是差不多的。
主要是吴军老师以朋友的身份(注意噢,不是以家长的身份)和女儿对话,把女儿当做成年人来看待,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
列举了一些,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明确子女不是家长的私有财物。而是上天给父母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尊重。有了这个前提,就能够平等地进行沟通。不用老人的观点禁锢年轻人的思想,而是给他们提供参考,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第二,虽然子女和自己在基因上有传承关系,但是不要将自己这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嫁接给子女,特别是要求他们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子女面前,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
这个时候,提到了「撒切尔夫人说的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
从我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来看,有几点想说的:
1、做父母的,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并不是说把孩子生下来就完事了,当父母也需要专业、培训和思考,并且不断升级。
2、家教很重要。父母不学习、吵架、打麻将,孩子大概率也是那样的,(如果不是那样,就烧高香吧)。言传身教,父母是必须做好正确的榜样。
······
书很不错,浅显易懂。我看书不多,但选择书的时候,喜欢看作者有怎样的经历,因为经历越丰富,书写得越丰富、越客观、不偏激。
吴军老师,清华毕业,当过清华的老师,在美国读的硕士和博士,在谷歌担任工程师,在腾讯当副总裁,现在是风投基金的合伙人。阅历足够丰富,吴军老师的很多书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的,客观、真实。
挺推荐的。
······
刚好最近高考成绩也出了,结合现在的高考成绩来看,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超高分有了,很低的分也不少。
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一个设想:
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大家起点都一样,没有拼爹,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
现在40年过去了,二代三代们其实是更有选择的,高考是慢慢变成了综合实力的比拼,其实也是总资源的比拼,总资源 == 自身的努力 + 父母带来的见识 + 所在城市和学校 + 外貌、特长,等等,自身努力仅仅是其中的一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按照这本书这样理解的推演,随着一代人一代人的发展,强者会越来越强。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攒着很多的东西,身上要有料,将来可以给孩子们一些指导。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攒着很多的东西,身上要有料,将来可以给孩子们一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