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错出局,上海机场投资始末
我发现:公开媒体上很少有人会分析自己的个股亏损分析情况。
最近两天,我觉得分析自己的买入和卖出是个好做法,特别是卖出,可以比对自己买入和卖出的心理变化,验证自己对股票和所处行业的分析和看法,如果是亏损卖出则更有分析价值。
当然,能够做到亏损没有让自己伤筋动骨才好,不然心里可不好受hhhh~
做一个独立的长期投资者,难度可不小噢。
上海机场买入卖出情况
2023 年 5 月中旬买入,2024 年 1 月中旬卖出,持股数量 100 股,持仓时间 9 个月,亏损 1954 元,在 2018年投资至今已卖出的亏损排行榜第六名。
所以,我在 2023-2024 的时间段可以观察一下,买一点观察仓跟踪上机。实际情况也是如此,9 个月内的长期持仓就是 100 股。
虽然持股少,但是亏损的程度一点都不少,亏损37%左右,算较大亏损。
从持股时长和亏损的百分比来看,值得回顾和分析。
买入逻辑回顾
上机的买入和年报文章分析有:
- 上海机场2023年半年报解析
- 上海机场2023年三季报解析
当时买入的逻辑有:
- 疫情放开,航空业逐步恢复,机场也在恢复。
- 2012-2019年的股价走势好,可以认为是过去的优质公司,因为疫情的不可控力后亏损,导致上机的股价走势很差,在未来的恢复态势中可能是「落难的王子」
- 合并虹桥机场后,上机可以放开手脚经营。
这九个月上机一路下跌,同时也出现了机场股集体跌停的情况,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是市场对于现实情况的反应,过去 3 年其他行业已经跌透了,但是直接受难的航空、机场跌幅还不够,所以 2023 年来了一波补跌,算一种迟到的反馈吧。(害,这撇脚的后视镜借口)
不论股价走势,过去 9 个月我对于上机的思考还有犹豫的地方,并且没有说服自己,于是在 2023 年年底趁着大盘的一股脑乱跌,我顺便就清掉了上机,把这 100 股凑了凑补给了招行。
那犹豫和卖出的思考有哪些呢?
- 机场公用收费没有增长空间。机场的客户是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商业模式不好,大多都是亏钱的,客户收入不好,机场的主业收费未来的预期也不好。
- 相比于水电行业,机场的运营成本高。注入虹桥机场后,机场的员工数量是 1.2W,运营成本高,机场很漂亮的环境是需要很高的养护成本的,折旧也不少。
- 上机的非航收入模式从旱涝保收的收租金模式改变为参股经营免税店模式,模式有所变化,参股经营免税店的难度更高,但已经没有办法,上机是这么决定的,并且现实可能无法回到包租公模式了。
- 机场免税店卖的商品大多是:烟酒、化妆品、奢侈品等高毛利商品,这些商品现在有了跨境电商等其他渠道,跨境电商的价格和免税店相比有高有低,机场免税店是个渠道,除了价格优势没有其他情感和习惯的优势,假设价格优势变少,则护城城有变化。
- 直到 2035 年,上机还要建设投入,机场投入建设成本高,折旧和运营维护费也依然会高起来。
以上的情况,导致上机的航空性收入和非航收入的预期模型都一般甚至偏差。2020年以前,超高的非航收入增长掩盖了以上问题,公募基金和个人对上机都很追捧,导致估值比茅台都高,现在问题都暴露了,也就 4 年时间。
展望未来,非航收入依然是上机变好的变量。
但是,价值投资的理念和奢侈品行业是相反的,我们追求的是低估、合理、性价比、股息,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依然怡然自得;而奢侈品天然属于高价格消费,取悦自己或者他人。这两种理念无法揉合,导致我无法理解奢侈品行业,所以对于上机的非航收入的预估理解不了。
这一点非常主观,有的人可以接受也可以触摸到奢侈品的逻辑,也许对于上机的看法就有不同了。
以上就是上机的投资情况,买入和卖出都说明了。也许未来打脸,也许判断正确,这就是投资的真实性吧,稳赚不赔是不可能的,我们就是认识到赔率和概率,然后用自己的钱下注,博取的是未来的收益。
追踪一家公司,可以触摸了解这个行业,看到社会的运行情况,真是挺好的事情。祝福上海机场吧,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