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终局-投资、主业双轮驱动

三周前的一个周天,我正在整理需要做的事项清单。

发现有很多事项是记录当时感觉有用的事情,但过了一段时间(一两天、几周、几个月)后,发现这个事情不再重要、不再需要,发现了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发现了人生不只有投资这一项事情。

于是做了一些投资上长达10年左右的思考,发现结局较为悲观,哎,就算如此,也必须做下去,不然结果更难。图片

以下的思考路径,是顺着思路,一条一条捋出来的,逻辑上是没有漏洞,但现实情况肯定比这个复杂、精彩。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规划得再好,现实情况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投资之捋思路

1、既然认为价值投资是一条路,那价值投资中认为「牛市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A股、港股这种牛短熊长的市场,市场不可期许,那能做的就是选择好公司,长期持有,收益率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本金足够多、时间跨度较大的情况下收益率稳定,能做到基本8%-15%即可。

2、如果投资时间跨度长,刚开始几年本金较少,那就需要持续的积累。

对于上班族来说,就需要稳定的、有增长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买入,滚雪球,做大资本金。

3、长期稳定的工作,其实是可遇不可求的,刨除体制内和事业单位,体制外上班的话,就算是国企,也有波动,民企波动则更大。同时,现在的大多数白领岗位,都是基础萝卜岗位,可替代性很强,容易失业。

4、既然稳定的工作较少,那要么挤进体制内,要么豁出去独立自主创业?

创业的逻辑和投资的逻辑不一样甚至相反,创业需要持续的投入、全身心到一个行业中,是进攻形态,而投资却是保守,为了风险隔离,做的是分仓动作,不同行业、不同国家都投入一些,做的是资产配置,是防守形态。

一般一个人能在进攻和防守中做好其中一个就很厉害了,我肯定是一般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啦,这点自知之明是有的。图片

5、既然创业是不可能的,那有的人心思活络,说那全职投资的路子呢?

我是更不推荐的,因为这样没有收入就会心慌,为了短期收益,投资动作会变形;会尝试各类的投资品种,增加收入,而增加投资动作,反而会导致亏损,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圈是有限的。

投资最不差的就是时间,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所以全职投资的思路,和价值投资的逻辑也是不一样的,也要排除了。

6、那就回到长期稳定的工作上来,就变成了需要寻找一家好的公司,稳定的业务,并且增强个人能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收入(即月收入增加),才能源源不断地有结余,投入买入,做大资本金。

7、长期稳定的工作,可以推导出公务员、事业单位是个中等偏上的选择,到了40-60岁之间依然可以被雇佣,缴纳五险一金(我们国家的性质导致这一点很难改变,的确也不太需要改变)。

于个人而言,从个人经历、学历、年龄、所处城市等情况合计,计算了考上公的概率偏小,从时间上、未来收入折现的角度,不划算,所以放弃这条路,计划是体制外上班吧。图片

8、体制外上班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体制内没有那么多的坑位,为了在体制外保持长期稳定,那就要持续地努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在就业领域做深,别人不会的bug你可以解决,做出的架构设计出的问题少,在这个行业可以输出自媒体文章,有一定的粉丝关注度,等等,尽可能地延长职业寿命,这时候依然能够月结余投入,就蛮好了。图片

得到双轮驱动的结论

一套逻辑下来,变成了这样的情况:普通人其实无法通过投资做到财务自由,因为财务自由难度很大,现在一二线城市的自由门槛较高。

PS:当然,城市里面的生存门槛是很低的。

一个个幻想通过投资来告别上班是不可能的,反而是为了追求财务自由,更应该在本职工作中更加努力,才能向自由迈进。图片

当我发现了这种情况后,投资热情有没有被一丝丝凉意浇灭呢?

有一点,但也还没完全吧。

投资是爱好,是想通过看财报、看公司来发现现代化社会,以公司为主体的社会的运行规律,因而还能赚点钱,这个个人追求不会少的。

同时浇灭的是做高收益率的想法,这不太行图片,收益率高,但是本金不高的话,整体收益不高的。

想想看吧,就算是10W,做到200%的盈利,也就只有30W整,这种其实是不如300W的资本金,10%的收入,就有3W了。

发现了这种情况后,日常的动作变成了:投资+主业双轮驱动,相辅相成,主业好,能够为投资增加现金流;投资好,心态就稳,才能持续地做好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