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共识的难度
现在,互联网讯息传播这么发达,就算是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能够达成一致,能够形成共识,都是很有难度的。那一个工作团队,更是如此了。
为什么形成共识这么难?
1、可能是没有目标和方向
首先是可能团队没有目标,应该说是领队没有明确说明方向,而是含糊其词,或者说领队有好几个人,俗话说「一个和尚抬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也可以放在团队中。如果没有经过正式的宣导,在攻坚一个项目之前,没有明确说明情况,那每个人底下都有小九九,就容易形成散沙了。
2、公司的项目制和部门制的区分
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的公司,大多有2种组成形式。
一种是项目制,在这个项目中,所有角色都配齐,包括项目经理、产品、技术、测试、UI等,这种对人员数量要求高,专人专事,这个人很难去另一个项目干活。
一种是部门制,项目部门、产品部门、开发部门、测试部门、UI部门,都有各自的部门经理。当项目来的时候,临时抽调组成团队,扑上去干活,如果项目完结,各自打散再回到各自部门,等待下次调配。这种适用于多项目运行的情况,项目有其生命周期,而不是像做一个产品一样,一直完善、修修补补。
如果是项目制,形成共识和磨合团队,是一次性的,对于部门制,每次都说临时抽调,磨合和共识,需要时间。
3、没有好的沟通工具
这一点,是我觉得吐槽的地方。
很多的公司们,虽然是软件开发公司,但是都用着很旧的系统,包括OA、腾讯通RTX、飞秋,文档用Word,Excel,这是很低效的沟通方式,沟通软件网络延迟严重、没有合适的文件管理系统,Word等文档操作难度大、无法存储在云端、无法共同编辑等。
但同时也明白,这是底层、中层的打工人无法推动的事情,而高层自己不用这些东西,亦或者他们都是50岁以上的人了,可能知识都不更新了。
4、人越来越多
人越多,复杂度就越高,是「熵增」的,形成共识的难度就越大。
举一个关于开发团队的例子,如果很多人都在同一个项目上写代码,大家都写其中的一个部分,项目代码就越来越臃肿,如果团队还使用SVN作为代码托管工具,大家都提代码到同一个分支,那就是代码噩梦。
5、爱开会的管理中层
为什么中层爱开会?我的理解来看,就是TA是对上负责的,中层需要快速了解项目情况,然后继续向上汇报,然后所谓的事情又多,无法集中精力去了解一个事情,所以只有通过会议,让自己下属快速汇报情况。
但我是对此嗤之以鼻的,因为中层其实负责的团队,一般就一个,通过拉会议对齐认知(看这离谱的互联网黑话,其实就是开会通告各自的想法),语言传导是有损失的。
(我觉得)真正高效的做法,是亲自去体验产品,亲自去阅读报告或者代码,去看看报告目录,代码提交日志和时间,有产品的去点一点页面,跑一下业务流程,看下结果。
如何提高团队共识呢?
个人觉得,通过拍脑袋分析以上原因,就可以拍脑袋给出一些方案。
当然,想法过于天真,可能无法在公司具体实施,特别是那种很大的公司,很难改啦。
1、统一沟通工具,现代化一些,可以连互联网,可以管理文件。
2、如果有开发团队的,改用 git 而不是 SVN,git的版本管理和切换好于SVN。
3、慎重扩张团队,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是偏向于精英开发的,高效开发,人少一些,共识就容易一些。
4、团队共同使用一套云文档,有作者和链接指向,很多事情都可以直接在文档里找到负责人。
5、降低会议频次,如果有会议,则需要有会议负责人和会议主题,还有会前云文档阅读,负责人直接把议题通过选择题或者简答题形式给出,会议中直接简明扼要,拿到结果。时间控制一下,一般来说,半小时以上的会议,信息的传输效率就大大降低了。
总体来说,一个团队能够形成共识,真的很难。很多都是形在神不在,拉胯,一有攻坚战就掉链子。
事情是人做出来的,如果一个好的团队没有拿到结果,那大大方方承认就好了,但因为团队步伐和步频不一致,导致攻坚延误了,就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