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公司股票投资反思
迟来的反思
这是一份关于「房地产公司的股票投资」的反思,来得有些迟了。
现在是 2024 年了,我是在 2021 年年中清仓房地产公司的股票的,距今接近 3 年时间。
反思的话,现在回想 3 年前的行为和想法,是很幼稚的,现在把它记录下来,也可以给自己提个醒。
这卖出也是幸运的,从 2021 年至今,房地产行业由盛转衰,不少民营公司暴雷,出现债务违约,股价大幅下跌,有的还退市了。
投资情况
保利发展:大概从 2020 年年初开始买入,2021 年 6 月中旬逐步卖出,卖出价格 12.7,亏损金额约 5000
万科:大概从 2020 年年初开始买入,2021 年 9 月中旬逐步卖出,卖出价格 20.13,亏损金额约 5700
整体亏损 10700+,用时 21 个月的样子。
买入思考
当时没有什么思考,很多时候都是「我觉得」,我觉得世界会怎样怎样,我觉得行业会怎样怎样,靠着一些观点和新闻去推测行业走势,财报是没有看的,excel 表格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基本上是投资在「我认为的世界」里面。
那当时,「我觉得」是一种怎样的观念呢?
- 相较于日本、美国,大陆的城市化还有一些空间,也就是行业还有发展空间。
- 供需关系变动,民企因为各种财务原因退出,供应变少,则剩下的混合制公司、国企公司、稳健民企公司的发展也就来了。
- 人民对于美好需求的向往,好房子依旧有市场,老破小会逐步退出。
以上的一些大观点,2024 年来看,依然是有些认可的,但我认为 2020-2021 投资房地产公司,做错了就是做错了。
现状
事件:2024.03.29,万科发布 2023 年年报,年报中宣布 2023 年不分红。
这个事件,就是过去 4 年房地产行业的一朵小浪花。
同时,2023-2024,从庙堂到民间,对于房地产的讨论和决策非常多,从 2020 年的阻碍到 2023 年的鼓励,也就 4 年时间,一个行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行业里投资,难度非常大。
做错的点
- 投资公司却没有看财报,仅看一些投资论坛的帖子,仅靠自己的理解,这是非常片面的做法。
- 房地产行业是高杠杆行业,本来是偏制造业的行业却演变成了金融类行业,大陆是如此,但现在的香港却保守很多,没有思考其中原因。
- 在一个行业同时持有 2 家公司,没有必要,而且是不应该。
- 买入节奏太快,常常没有思考,看盘面下跌就买 100 股,不知不觉越买越多,深度套牢。
- 没有看清楚房地产行业的短期、中期、长期的变化,而且关注静态的股息率,其实就是对房地产行业的理解错了。
现在对房地产的理解
- ZF 大批量建设人才房、保障房,供应方面变大,单价更便宜,托住价格底线。
- 有些地方 ZF 搞创新,收购二手房来改建,推动卖二手房的人继续贷款购买一手房,增加交易流动。
- 供应变大,需求减小,则价格必须往下走,如果不往下走,则没有成交。我觉得未来普通房子的价格还要往下走。
- 虽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变,但 1-10 年这种周期维度内,消费者的购买力是很重要的,2020-2023 年消费者购买力降低,恢复需要时间。
- 追求好的房子,但 1980-2000 年这 20 年的房子依旧在,供给没有消失,只是价格走低,同时随着建设的新房变多,供给是越来越大的。
- 各行各业的发展增速变慢,则富豪、中产、小康等各个阶段的人的财富增速变慢,则置换更贵的房子的周期变长。
- 总人口数开始降低,直接需求数降低。
- 买房是借银行钱来买的,现在杠杆率已经 60%+ 了,接近日本泡沫时期的峰值,未来需要用时间来攒钱,还银行钱,降低杠杆。
总结
3 年前脑袋一热买了地产公司股票,纯粹是看 2019-2020 房地产行业的股票涨了很多了,看着 2019、2020 业绩还行,静态股息率还可以,所谓 PE 值很低,就觉得是「价值投资」,买入了股票。
这种行为很糟糕,市场和现实也给予了我有力的打击,认知出错就要赔钱,股市就是这么清楚明白。
同时,商品房本身和房地产公司又有很大的差别。
房地产是大型不动产,总价高、面积大、无法搬走、产权清晰,是很好的抵押品,价值是一直在的,只是价格高低不同。
但是房地产公司,是一个几千到几万人、万科甚至是 13W 人的大型公司,房地产公司的住宅开发业务,是一个循环,买地、总包出去建房子、营销客户后卖房,循环往复。
房子是 70 年产权的不动产,不容易坏,1998-2021 是单边上涨行情,没有看到回调,而我认为所有行业都有周期,过去房地产单边上涨,可以得出未来回调的年份会更长,也许 2022 年只是开始。
房地产行业投资难度很高,A 股有很多行业比房地产行业简单,所以未来我不再买卖房地产行业公司的股票,而选择简单的行业,就像巴菲特说的「我们专注于寻找我们可以轻松跨越的 1 英尺栏杆,而避开那些我们没有能力跨越的 7 英尺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