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选股】耗时5小时的涪陵榨菜思考过程
在我的股票列表中,最近注意到涪陵榨菜,是因为它跌得够多。
之前,它被称为「榨菜茅」
拉开数据看一下,毛利率在 50%+,净利率在30%+,ROE稳定、资产负债率低、账上现金多,综合来看,财务数据很不错,估值合理偏低,那就有点兴趣了,也许可以研究看看。
这次看的速度还好,上午 2 个多小时,下午两个多小时,主要用的工具是:4 份财报(半年报、年报)、deepseek深度思考、豆包、雪球、视频号。
报表情况归纳
雪球就看了下它的三张表的情况,根据年份、季度分表格,简单清晰,再结合 2023 年年报,我提取的涪陵榨菜公司的特点如下:
1、业务简单,所以财报页数少,才 100 多页,跟白酒公司类似,甚至比白酒还简单,茅台公司大了,有集团了、财务公司了,榨菜没有。
2、业务竞争激烈,普通人就可以腌榨菜,门框极低,这点也和白酒差不多,我们也可以自制谷烧酒。
3、毛利率、净利率、ROE 等数据都不错。
4、分红率一般,本就是非常成熟的公司了,分红率、股息率比白酒公司差很多。
5、PE在 18 左右,看着偏高,但在市值中,有 30 多亿是现金,这造成了 PE 高,扣除后,PE = (现有市值 - 账上现金)/ 归母净利润 = 14.6 左右。ROE 同理,扣除现金后,实际的 ROE 更大,更能反馈经营情况。
6、麻烦就麻烦在这 30 多亿的现金,看了令人脑袋大,具体后面说。
用deepseek、豆包等,可以更快、更全面查资料。我看到的一些好玩的、难受的信息。
查一查公司历史和周边
品牌
涪陵摘菜是这样,只要在涪陵区,拿到了区里面的证明,就可以挂上涪陵榨菜的牌子,都叫涪陵榨菜,这里面最大的,也就是上市公司那的,品牌叫做「乌江」。
这和沙县小吃类似,只要在沙县挂牌了,就可以叫做沙县小吃,当然了,实际上很多都没挂牌。
白酒呢?茅台有茅台镇酒,小酒厂蹭大厂品牌呗,所以有打油诗:茅台带个镇,买时需谨慎。泸州没老窖,马上往回绕。汾酒加集团,基本要玩完。古井不带贡,喝了浑身痛。
第一桶金
涪陵区属于重庆市,在重庆东边,靠近三峡,属于库区。
涪陵榨菜运气好,在 2000 年代的时候,当时厂长是周斌全(让涪陵榨菜牛逼的人物),他想去掉手工做榨菜的形式,想引进生产线,但没钱,刚好老厂子在库区,三峡大坝会抬高水位淹掉老厂子,所以涪陵榨菜得到了拆迁款,搬迁厂子,这笔钱刚好用到了引进自动化生产线上。
于是,在榨菜行业,涪陵榨菜就跑到了最前面。
大事:2020 年定增
在涪陵榨菜的发展历程中,我觉得让我难受的事情,是这样式儿的。
就是在 2020 年,涪陵榨菜发布定增公告,定增了 30 多个亿,说要建「中国榨菜城」,更好的榨菜生产车间。
现在 5 年过去了,我们看下实际情况如何:
1、定增中,一开始大股东和时任董事长周是在名单内的,后面修改了,不在名单,实际上在的是公募基金、养老基金、私募基金。重要的人没出钱,就没压力,出钱的人没话语权,就很尴尬。这件事,是很典型的「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2、定增后,因为各种原因,工程的进度很慢,现在才 5%,投产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5 年5%,根据这样的进度,要 100 年。哈。开个玩笑。但谁知道呢。
3、定增后,大部分的钱都买了理财,到期时间长短不一,到期后滚动继续买入。
如果站在公司角度,公司凭自己本身要来的钱,那是公司的本事,谁都想口袋充盈。
如果站在定增对象角度,就是被割韭菜了,但当时是自愿的,那么高的估值自己要去参与,怪谁呢?定增价 33 元,现在 13 元,腰斩了。
我们就是个旁观者,小散,想买点股票赚钱的人。我们希望的是公司高管比较踏实,赚了钱愿意分享,给员工、给社会、给股东交代,自己名声也好,涪陵榨菜在我眼里,坑股东一把,不是个好公司。
在这次定增后,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得的钱大于上市后的分红总额,定增多分红相对较少,分红率 30%-45%,股息率也低,吃多了不拉,这一点比白酒差很多。
替代成本低
在视频号了关注了做榨菜的厂长,也是在涪陵区,小厂子。他介绍和广告挺淳朴的,有些人就会被吸引,尝鲜,反正买点榨菜尝尝,成本很低的,口味味蕾,每个人都不一样的,乌江榨菜这种味道,也有人不爱吃的。
这里可以看出,榨菜替代切换成本非常低,想换个口味就换了,毕竟一两块钱的东西,同时也没有社交属性。想想,在聚餐的时候,拿出一瓶好酒,比如普五,大家会聊一聊,飞天的话,大家更是看在眼里。
大股东的好与坏
像茅台,大股东是省国资委,在贵阳,茅台在仁怀,开车要好几个小时才到,有距离。
像涪陵榨菜这种国资委直接就在当地的,距离就很近,类似的公司还有紫金矿业,紫金山就是在福建龙岩上杭县,大股东就是上杭县财政局。
涪陵榨菜的大股东是涪陵区政府,直接属地管辖。
我觉得这种亲和密切,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什么好事都想着上市公司,什么优惠都加上,当地员工在那工作也有骄傲感;
坏处是什么事都要扛,毕竟上市公司很富,又是农产品加工行业,上游就是农民种出的青菜头,股份公司必须呵护当地农民,收购青菜头的价格就要好,甚至需要自己做好上游,吸引农民来做事。
市场天花板
榨菜作为佐餐,是有天花板的,而且我估计已经到了。因为股份公司在 2015 年收购了四川惠通食品公司,后者有品牌「惠通」,通过收购,扩大产品线(从榨菜延伸至泡菜、调味品等)。
如果榨菜的天花板还没到,肯定是自己干,提高市占率啊,还有很多事要做,只有做的差不多了,才想着通过对外并购,扩大市场。
至于 2018 年后的股价提升,大多数提高榨菜单包价格,从 1 元提到 2.5 元,扩大包装、提高单价,然后崩掉,再来。
出海是条路,当然我仅知道,但实际怎么做,我是不知道的,只有这样才能再次突破。
闲聊
老家农村,现在还有五六十岁的人在用土方法酿白酒,我们方言叫它「土谷烧」,10 元一斤,还是有一些人喜欢喝,还有一些人把马蜂、当归、党参等东西泡发在白酒里面,自制药酒。
腌榨菜也是如此呀,有的人就是喜欢自己做点,榨菜的原材料就是青菜头,串一串晒一晒,然后腌到坛子里。
当然,我个人感觉,这些自制的食品未来会越来越少,因为人就是变懒的,自制虽然价格便宜,但人工贵,城市化、少子化,大家的手艺活慢慢就没啦,反正这些都可以买到。
那对于已经成规模的原有的这些公司,产能退出,自然就是利好。
结论
榨菜的行业、市场、公司数据都挺好的,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市场上有 5000 多家公司啊,真是挑花了眼。
在这个估值、业务增速下,个人认为高端白酒、大市值水电公司会比榨菜更优,后面两者也是我的实际持仓。
相比较下来,白酒、水电我更熟悉,榨菜的过往事迹让我有所提防,也不算熟悉,所以理性做法是:加仓、持有白酒、水电,而不是新增买入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