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系列】我看零售和电商
最近读了2本关于零售和电商的书,分别是淘宝早起的总经理黄若写的《我看电商》和日本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写的小册子《零售的哲学》。
所谓是淘宝早期就是2008年后的淘宝和天猫,那时候的电商更像是把零售搬到了互联网,而现在的电商更像是一个大平台。
我对电商和零售没有什么认知和实践经验,所以可以把当时作者的认知拿来使用和理解。
《我看电商》
- 电商是个苦行业,零售,就需要业务自身很省,费用少,才能换回利润。比如拼多多、美团、廉价航空、沃尔玛,拿投资人的钱租高级办公室的人做不好零售。
- 零售有2种,一种做线上商场,收租金;一种做买手,低价高量买入商品,再结合优质人群卖出,赚差价,前者是淘宝、拼多多,后者是永辉、沃尔玛、costto
- 做好一个品类,再去做另外一个品类,稳扎稳打,高价可以打低价,低价难打入高价,除非补贴,比如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凡客进入太多品类而失败,现在凡客收缩回来,反而一直在牌桌上。
- 垂直电商没有好下场,因为没有起量,获客成本也高,所有垂直电商都死了。
- 电商15年风雨,能经营好15年的公司太少了。
《零售的哲学》
- 对日本人的判断是,富裕化,少子化,老年化,社交化,结果就是人越来越懒,越来越相信社交口碑,结果是商品的统一化,而不是多元化。
- 零售是对人提供足够多的便利,比如交水电费、打印,如果有存取钱的需要的话,711日本甚至都去申请牌照开办银行。
- 对于客户便利的需求,是建立在员工辛苦之上的。比如:增加上班时间、鼓励员工帮助不方便的顾客、店内增加不同的服务项。
一点观察
- 零售行业比较辛苦,毛利比较低,净利就更低,因为人工成本是长期看一定是上涨的。
- 线上和线下的零售,都是销售渠道,两者作为渠道没有差别,上游是生产商,下游是消费者,中间的渠道众多,自己作为渠道之一,就不是必选项。
最近这几年,我们观察到的零售商的变化和事件有:
- 伊藤洋华堂(日本超市)成都春熙路关店
- 大型超市永辉、沃尔玛、大润发超市关店
- 线上生鲜电商朴朴、美团买菜崛起
- 国内连锁便利店便利蜂关店
- 成都的连锁便利店红旗连锁股权转让,创始人家族退出
- 线上生鲜电商每日优鲜有的城市关闭运营,战线收缩
就这些事件而言,感受到的趋势是:线下店逐步收缩,线上平台竞争激烈,线上竞争了三五年了,现在还没有得出胜负手。
线上竞争比线下激烈很多,因为平台具有天然垄断性,线下倒是有可能出现区域龙头,比如河南的胖东来超市,湖北的中百仓储,但到了互联网上,比如外卖平台就只剩下了美团、饿了么,买菜平台也就那几个了。
一个思考
中国的便利店形态,有没有可能不是实体便利店,而是网上便利店,是掌握了渠道和运输能力的平台,比如美团。有没有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