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之后的人生做减法

假设 60 岁退休,30 岁是个中间阶段,60 岁的人生已经活了一半了,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定型。

这个年龄是承上启下的中间段,这个年龄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社会阅历,有可能已经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为了未来生活的稳固,我们要思考:接下来的 5-10 年,我们要怎么做、我们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才能为 10 年后打下基础?

啊,一个人不是为了一个人生活,一个人需要关注家庭,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既然选择了,那就必须走下去,付自己的责任。

对我而言,我觉得未来几年需要做减法,去掉大部分关注的领域,集中时间关注以下几个领域:医学、工作、家庭、投资。

医学

一直有个说法:说有个医生朋友是极好的。

是的,健康是我们必须了解的课题,健康的身体是其他一切的基础。无论是否有医生朋友,我们都应该熟悉「基础现代医学」,我们不需要专业,但我们需要会判断,比如常见病的诱因、各类需要规避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等等。

幸运的是,现代搜索和 AI 可以让我们接触到正确的医学,而不是短视频中的假医学。

当出现疾病的时候,我可以用 AI 去搜索诱因、解决方案,理解和认可「循证医学」,去翻阅 UpdateToDate,心里就有底了,然后再去医院挂号,提出问题,然后和医生的答案做出比较。

现在医院很挤、医生很累,我们要理解这个事情,有的医生医学知识跟不上,医生的知识记忆可能还停留在他大学学的知识,不一定是对的,特别是不要去中医院。选择正确的医院、合适的医生,这需要经验(嗯。。小红书在经验这一块,做得很好)

从医学可以扩展到其他类似的领域,比如疫苗、保险。

我们认识到流感问题,2024 年秋天就要去打三价流感疫苗;小孩要严格打完必须接种的疫苗和一些自费疫苗;老年人可以打带状疱疹疫苗等等。疫苗是性价比很高的东西,它的保底性很好。

医疗是无限的领域,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意味着钱是哗啦啦的用出去的,于是我们明白:基础社保是不太够的,因为大势所趋,没有办法,资金有限,需求无限,所以我们会为自己准备消费型的商业保险,比如每个城市的惠民保险、消费型医疗险、重疾险等等,知道这些保险是消费,是金融杠杆,防止因病返贫的。

总之,医学是未来必须要不断学习的,这个学科可以覆盖自己和家庭,保障好身体,才能去展望接下来的发展。

工作

现代社会高度分工,特别是我们进入城市里面(哈,其实县城也一样,农村也一样),没有人是自给自足的,所以我们必须持续赚钱,用钱来购买商品、服务。

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

当下的国内,需要就业的人口很多,很多需求都饱和了,导致工作机会相对少,所以竞争很激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事情,并且知道自己的能力无法改变,所以要适应,需要变得更强去竞争工作机会。

就我从事的软件工程岗位,进化很快,从业者必须每一步都跟上,之前是大数据,现在是 AI,AI 是双刃剑,它替代了很多基础工作,但也让一个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是接纳它而不是排斥它。

就像出租车司机不是拦截网约车、不是供给共享单车,而是注册成为网约车司机,亦或者看看这些服务商有没有就业机会,反正都是交通行业领域。这太残酷了,太扎心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过去 10 年就是这样发生的。

软件工程的代码,就是一堆英文文本,这是 AI 擅长的领域,所以现在有一堆的「代码助手」工具,我们就毫不犹豫接受它,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低级bug出现的概率,效率自然就高了。

每天的工作就是学习,挑着难的、没做过的地方去做,硬着头皮做,做着做着就会了。

当然,就算这样,我们可能还是会碰到失业、找不到工作,因为事实就是如此,那就放下心中的emo,不能顾影自怜,马不停蹄寻找下一家,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就是这样的,长时间多次尝试,应该能找到打工的下一家。

找不到工作的日子里,不要去想着通过投资、炒股改变生活,不要想着开店、创业改变生活,送外卖、跑网约车都比开店好,因为目的不对。

投资、开店、创业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是财力、时间、想法都有一定底子后做出的理性决定,但我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动想到「开店赚钱」的,创业需要本金,但送外卖、工作、跑车都是通过劳动赚钱,不需要本金,「在失业的时间段内,明显是劳动赚钱更安全。」

家庭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家都有各家的苦,不能一概而论。

但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也不少,比如:多沟通、多聊天,避免家庭成员出现问题。

现代社会走歪心思的人很多,不要让他们和家庭成员碰上,比如黄赌毒、比如传销、比如保健品、比如电信诈骗、比如中医养生。

如果是日常生活在一起的,以上的问题在每天的生活中一般能被发现,发现就及时阻止,防止钱财被卷走。

家庭和医疗也挂上关系了,这就是刚刚说的医疗的好处,我们学习医学知识要覆盖到家庭成员的。

如果有小孩了,那就涉及到幼儿医疗、孩子教育的问题,这也是比较丰富的知识,我还在学习当中。

家庭处理最难的地方,我觉得有几个:

  • 一个是城市化后,很多人没有和父母、小孩在同一个城市,无法知晓发生了什么,就算被做保健品的人骗了,那都不知道。
  • 还有就是父母的骄傲、自私、自大。不听劝,我行我素。

这个难度很大,就是那种你明明知道这么做不对,但别人会说「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喝酒、抽烟怎么了?如果是其他人,那大可说尊重他人,可是家庭成员怎么办呢?

也许最后就是放手。

投资

其实投资很宽泛,就是用打工赚的钱买资产,主要是资产很宽泛,比如房产、黄金、债券、股票、实体行业等等,都是投资。或者花钱学习投资自己,也算是。

投资不是必须选项,不做投资也可以生活得很好。我赚了钱,老老实实定存存款,在过去 10 年都是对的,跑赢了大多数人,跑赢了买房子的、买股票的、买基金的。

我这个号,大部分文章都是讲「股票投资买卖」的,我所了解的也就是这一块。

我的认知而言,不会参与实体行业、不去买公募基金、不买黄金、谨慎看待商品房,而且买卖股票,A股港股 7500 家公司,我买卖的仅是七八家,而且三五年、七八年不太变化。

所以,这个是很个性化的东西,投资的认知、方法需要与每个人的情况适配才行,和性格、年龄、本金、家庭等匹配才行。(哈,也许这就是理财顾问的作用?专业的财富管理是有利于客户的,但现在走偏了)

既然投资不是必须选项,那为什么我还要参与呢?

别的我不清楚,但就上市公司股票而言,因为社会存在偏爱,有的行业、有的城市是更好赚钱的,但因为我的年龄、专业、所处城市,导致没办法参与进去,没法去做员工或者上下游。

股市给了这样的机会。这公司做大了,上市了,普通人有机会参与它,只要认识到行业的优势,就可以买它的股票,长期做它的股东,用钱支持它就可以获得它的回报。

我没去一线城市工作、没法参与高速、水电、银行这类接近垄断的行业,但股市可以,有这类思考的人很多,股市就是这样的存在,它鼓励融资发展(哈,至于分红回馈,不一定有的)。

所以我们要找到好行业和公司,找到厚道的管理层,他们愿意分红回馈,那我就用钱支持他们,大股东财富自由,小股东跟着喝点汤。

总结

医学、工作、家庭、投资,这几个领域已经足够复杂,知识足够多,够 10 年学习的了。

如果一个人大学本科毕业的话,那他全职做学生就做了 16 年,不少了,这 16 年学习了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大学基础、大学专业知识,这 16 年学的东西,在社会上依然只是基础。

我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态度、认识,也要身体力行去做,才能在现代社会立足,才能避免一些坑,让自己成长,为家庭和朋友提供一些基础建议。

30 岁后做的减法,被减去的是什么呢?对我而言,就是一些愉悦型、享受型的东西,比如旅行、电影、美食、八卦。注意,他们是被减少,不是被完全隔离,它们是生活的点缀,但不应该花太多时间放在这上面。

这看着很残酷,「我打工这么累,下班后刷下抖音怎么了?」,其实都没错,点缀可以,但精力和用心还是要放在有益于未来的事情上。

这种做法其实很少见,因为它有一大堆禁止,像修道一样逼迫自己。

比如医疗健康,我们应该禁止熬夜、禁止吃不健康的食物,不做危险的事情(比如蹦极、骑摩托炸街、挑战生命极限)。投资不做这、不买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买那一两个公司,所以还是不要这么极端,而是少熬夜、少吃不健康食物,这样更适应人性一些。

那,看着做这些事情,这么清苦,值得吗?这就见仁见智了,我觉得挺值得的,并且愿意做,那就做呗。反正时间对谁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