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持仓波动

从 2024 年 9 月至今,A 股、港股涨幅较大,不少投资者都获得了浮盈,甚至有的人已经落袋为安了。

不过,我没有,我依旧保持着相同的股票数量,甚至在水电股低迷的时候买了几百股。2025 年年后,A 股、港股也有一定的涨幅,我的持仓时不时出现新高。

于是,出现了新问题,我还没遇见过的新问题,那就是:市值高了,虽然仅有小波动,但绝对金额较大,比较考验心理承受能力。

问题来源

假设现在持仓 50w,则 1% 的波动就是 5k,3% 的波动就是 1.5w;假设持仓 200w,1% 就是 2w,3% 就是 6w。

其实,1% - 3% 的波动是很小的,有异常情况的话,5% - 20% 的单日波动都是有可能的,想想前几年腾讯碰到的 A4 纸情况,一天跌了 12%,但因为基数大了,绝对金额就较大。

我们作为工薪阶层,都是算的月薪,还是固定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不多也不少,就过得去日子。

前几年行情低迷,持仓市值低,涨跌都绝对值都不大,现在也就行情好,涨跌 3% 的话,就是一两个月的工资了。

我们必须要面对:「单日市值波动 > 好几个月工资」的情况。

如何面对

今天探讨的是心理层面的问题,我们必须想明白了,才能坦然接受,才能面对。

首先,恭喜我们。只有市值大了,才有这种烦恼,这是幸福的烦恼,2022 - 2024行情低迷,就没这问题哈哈哈。

甚至,我们应该有更大的野心,假设未来持仓 500w 了,3% 的波动就是 15w,何惧?

接着,还是得回到股票的本质来看这个问题,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公司股权份额的一份子,是需要了解公司事务的小股东,享有股权分红。

于是,我们有了以下的推论:

无论股票涨跌,影响的是市值,但不影响股票数量,股权占比不变,每年的分红金额不变。

假设股票短期涨了,则短期偏贵,就不会想继续买入了,来年的分红金额保持不变;假设股票短期跌了,则短期划算,如果有 5 年以上不用的钱,就可以买入,来年的分红金额就变大。

那我们可以说:假设股票涨了,我就把股票卖掉,市值的涨幅金额 > 分红金额,我卖掉更划算啊。

嗯,的确,卖股票是一种解法;但,我现在不打算用这种解法了,现在想的是股票数量 + 分红金额,追求股票数量越来越多,不卖股票,而是每年拿点分红即可,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细水长流。

只要股票没有贵,或者公司没有变坏,那就不卖,这是一种做法,不一定是最优,但比较省心。

因为如果能做到所谓的「高抛低吸」,那的确很牛逼,赚的钱就更多了,但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因为短期的股票价格不可预测,巴菲特来了也不能预测。

做个不太形象的比较吧。

想象一下,我们狗屎运,股票中了 500w,一下子银行钱多了,现金是不好拿的,朋友、亲戚借点,自己消费花点,不想上班了,拿钱开个小店,不知不觉间,钱就花了不少。

另外一种,没有一次性到账 500w,而是每个月分批到账,就像有个 40 年的长期饭票,等额也是 500w,每个月固定拿到 1.04w 左右,不多也不少,做不到花天酒地,但也衣食无忧了。

慢腾腾拿分红,就是后面这种思维。

结论

改用了「分红 + 股权数量」的思维,用长期主义替代了想卖的想法,是我近一年的思考成果。

其实,有不少人也是这么做的,但于我而言,「认真思考过 + 开始执行」,跨过这一步,是有难度了,因为面对波动,难免心理难以承受。

长期思维,也不是死拿股票,也是有考量的,就是每个季度、每年都要亲自阅读持仓公司的财报,注意是「亲自」,不是看别人分析,不是吃二手信息,必须要上一线干活,必须自己下载财报来读。

自己做判断,自己思考公司当前和未来,考虑公司价格和价值的关系,然后再做出「投资的动作」。